最近收到一些考金融专硕的小伙伴,咨询复试的相关问题,虽然现在是在准备初试中,复试因为会有一些金融热点考察,所以,也是要提前准备的。每年考试前同学们最关注的就是热点问题,因为热点题目一般都是考论述题且分值大约在30分左右;并且热点题可以预测,金融考研预测的论述热点题,好多同学在回忆中都表示完美押中!所以也是为了减轻大家后续的背诵压力,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当下的热点话题,大家可以先来看看,储备起来。
热点分析:金融监管这一热点,多个院校考查过,下面为一道经典热点论述真题,建议大家掌握!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主要经济体金融监管改革的主要举措有哪些?请结合当前我国金融业实际情况,是从信息经济学角度论述,我国金融监管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改革方向。
主要监管举措:
(1)扩大金融监管的边界
扩大金融监管的边界,将所有具备系统重要性影响的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纳入金融监管范围,尤其是那些扩大杠杆、放大期限错配的影子银行;否则,加强银行监管可能会使得银行业务转移至不受监管的领域,无助于抑制系统性风险的累积。
(2)提高金融监管的站位
危机之前,审慎监管的着力点是单家金融机构,按照统一的监管标准评估单家机构的资本充足率、流动性储备、风险治理有效性,以确保其风险可控。
事实上,现代金融体系是“兼具复杂性和同质性、既强健又脆弱”的网络系统,为抑制系统性风险累积和传染,金融监管改革应着力提高金融网络的整体强度,高度关注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以降低风险传染。
(3)拉长金融监管的周期
金融繁荣与衰退不仅会放大实体经济的波动,而且由此引发的资源错配对生产率的提高具有严重且持久的破坏性。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存在着广泛的正反馈循环。
基于金融危机教训,经济体开始关注金融体系演变的动态特征,引入了逆周期监管安排,目的是要求银行在风险形成(信贷繁荣)时期增提减值准备和资本,风险显现(信贷收缩)时期用于吸收损失,增强银行体系应对信贷周期变化的能力,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维护信贷供给稳定,缓解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失衡。
我国目前金融监管体制
(一行三会→一行一委两会):
金融委(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研究委):加强宏观审慎保障金融稳定,并协调监管。
央行:通过货币政策保障币值稳定,加强宏观审慎保障金融稳定,双支柱体系。
银保监会:通过加强微观审慎以保障个体金融机构稳定,保障消费者权益保护。
证监会:监管证券市场,保持证券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
新型金融监管体制意义:
(1)防范监管套利,规范金融市场。
在分业监管体制下,监管部门各自为政,数据彼此分散独立而形成信息孤岛,从而严重阻碍了监管信息获取的可得性和完整性。现行的金融监管体制能更有效进行信息沟通与共享,防止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监管套利行为,使市场更加合规。
(2)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随着混业经营趋势与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风险体系中流动性风险的占比提升,更需要关注系统性风险,金融机构之间、金融行业和实体经济之间、国家和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金融机构为了追逐个体商业利益并不会过度关注自我行为的外部性,这使得风险极易通过金融体系的网状联结结构迅速外溢扩散。
这种“链条式”与“连接性”的深刻互动所形成的系统性风险更需防范。
(3)合并分业监管体系适应混业经营。
金融监管体制与金融业态本身的发展紧密相关,金融业回归到混业经营轨道上来,经济规律是主导。
允许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机构开展业务合作,五大行全面布局了证券、保险、基金、租赁等各类牌照等都说明了我国已经步入了混业经营的时代。
由于混业经营促使金融机构间业务渗透、优势互补、信息资源共享,有利于提高协同效力,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混业经营是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金融监管改革的必要性:
(1)现行监管体制不完善, 客观上监管新兴领域困难重重。
监管体制难以跟上目前新兴领域的发展,因此导致新兴金融领域风险积聚,集中暴雷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定。如P2P暴雷、消费贷如花呗,白条背后的风险。
(2)地方金融监管体制不健全,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非法集资等借助互联网,覆盖范围快速扩大,导致地方防控金融风险压力加大。地方小贷公司,资金实力弱,通过互联网平台快速扩大业务范围,但这些小贷公司风控意识差,平台容易倒闭,增加了地方金融风险。
(3)宏观审慎监管不足,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
次贷危机之前,微观审慎监管是国际上的主流监管思路,侧重于强调监管个体金融机构。但随着混业经营和金融创新的发展,金融机构之间、金融行业和实体经济之间联系紧密。
个体安全不等于系统安全,目前我国宏观审慎监管不足,存在系统性金融风险。
我国金融监管未来改革方向:
(1)完善金融法律的制度体系。
目前,我国现存的金融法律法规严重落后于金融市场的发展,法律法规实施和操作中的漏洞以及法律法规之间的矛盾冲突,给我国金融业务的开展带来了巨大的风险隐患。未来需要对基础金融法律进行重新的修订,尽快出台市场亟需的法律法规,补足金融立法空白。
(2)实现金融机构的市场化退出。
在我国金融市场中国有金融机构始终占主导地位,其发展依托政府的隐形担保,对于金融机构退出处理还带有较强的行政干预色彩,离市场化破产还很远。
建立健全银行业等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机制,有效处置和妥善安排问题金融机构,事关金融业改革、开放、发展和稳定。
(3)补足民间金融监管的真空地带。
民间金融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监管,这与民间金融自身较为隐秘、形式多变有关,也反映出目前监管存在问题,需要建立一种新型的监管体制来对民间金融进行监管。
要推进民间金融立法,建立监管协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多部门监管合力。
(4)创新金融监管的理念和方法。
调整金融监管的理念,由原来的主要关注金融市场风险转向更关注风险处置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同时,依托于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AI智能等新技术为基础的创新性监管方法, “沙箱监管”、“监管科技”和“智能监管”等成为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可选方案。
(5)完善宏观审慎监管
发挥宏观审慎政策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的重要作用,需要做好宏观审慎政策的顶层设计,搭建好基本框架并增强透明度,为具体开展宏观审慎管理工作打好基础,推动宏观审慎政策可理解、可落地、可操作。
考研小伙伴们如果在考研中有任何问题,专业课复习不理想,都可以添加小助手微信!(帮助大家择校,解答考研备考问题)
添加小助手了解更多考研信息
以上就是金程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经典金融热点论述真题解读:我国金融监管改革的方向?」,能看到这里,相信你也是金程考研的头号粉丝了!我们额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各大院校的备考真题大礼包,请各位同学在本文末自行领取。也可以加小助手微信: jckygzxzs(备注考研网),领取431金融综合学大纲解析(电子版),拉你进23考研备考群,和研友们一起备考交流,会有专业老师进行答疑解惑,快来加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