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经验分享
返回

2023考研405+上岸复旦大学金融专硕各科备考经验分享!

发表时间:2023-06-14 编辑:金融硕士考研网

新版金融考研备考资料包

  • 报考院校历年真题(电子版)

  • 全新金融硕士领 读课程

  • 公共课全科复习 资料+备考规划

  • 报考院校复习规 划+考情分析

免费领取

  2023考研录取工作已结束,成功上岸学长学姐的上岸经验可以帮助接下来的考研萌新们少走弯路,事半功倍。今天为大家带来金程考研金鹰奖学金学员汪同学405+上岸复旦大学金融专硕经验分享,同学们收好,以下内容为学长自述!

 

  录取:复旦大学金融专硕

 

  本科:中流985(开武中厦)工科,有金融双学位

 

  分数:数学三140+专业课110+英语二85+政治65+总分405+

 

  初试备考经验

 

  写在前面的话

 

  和很多人不同,我的备考周期相对较短,严格来说只有八月底到考前近120天的复习时间.而且我是一战半跨考(毕竟主专业不是金融).回顾考研这段时间的复习经验,我最大的感受是应该遵循自己的基础情况和学习习惯进行复习思路制定,照搬经验贴的复习方案可能适得其反,还可能增加内耗和焦虑感.复习之前对于高数/英语/核心金融专业课的掌握,学校的课程安排……这些都会可能使得每个人的复习节奏不一样.以我为例,因为金融学的是双学位,专业课主要在大二和大三,也就是考前就将金融与经济学课程系统学习了一遍.甚至因为疫情的原因,我有两门学校的专业课,《国际金融学》和《商业银行管理》在八月底返校才期末考试,因而我可以在准备期末的同时,运用本科PPT等学习资料和复旦教材一起复习.记得在备考中看到过这么一句话,大意是,不是说为了成功上岸就一定需要做什么,或者说不做什么就注定无法上岸(比如看罗斯的《公司金融》/看到别人刷什么题就follow/盲目追求日均复习时长),而只要它能够帮助你增进对知识点的掌握,进而取得更高的分,那就OK.现阶段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能够成功上岸,但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希望我的帖子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的考研相关科目前置基础如下:

 

  数学方面,由于双学位的原因学了两遍微积分,且均分都在90+,线性代数和概率论80+,数理统计90+,大二大三学习了其他数学专业课,并较多课程需要运用到矩阵和概统;英语方面,六级520+,且在去年的1-2月和7-8月考过雅思(总分都只有6.5,阅读7.5,写作6.5),4月考了GMAT;431四门专业课本科均分90+,本科有学习过《金融风险管理》.

 

  整体备考时间表如下:

 

  1~4月,主要在准备留学的相关考试以及留学安排(是不是很疑惑,因为走的是两手准备,一边考研一边留学申请);4~6月,主要忙于学校课程以及课程论文等,其实有开始看数学或者翻专业课课本但学习效率很低且进展缓慢;7~8月,第二次雅思备考+期末备考+专业课翻课本&数学刷视频和《880》(但依然日均考研不超过2小时,且时常受到留学线干扰,期间还有过数段短期旅行);8月底~12月,期末延期考后进入高效备考期,感染新冠前几乎都是在图书馆复习(其实我此前上大学几乎没去过几次图书馆).

 

  一般来说,一周会给自己半天的修正时间(多为星期日),且星期六晚上会稍早结束复习.其余的天数复习安排表如下:

 

  8:10左右起床

 

  9:00-10:00到图书馆(因为经常遇到要排队做核酸,去的晚)

 

  10:00~21:50左右泡图书馆(期间中午12:30~1:30可能会叫外卖或者食堂吃午餐;19:00左右可能会买个水果,因此可能只有9~10个小时左右的学习时间)

 

  22:00~23:00洗漱,可能会边玩边学(散漫式地)

 

  之后会娱乐一下,00:30之前睡觉

 

  和其他同学一样,我非常推荐大家在了解到四门科目的考试主要内容、题型、难度后结合自己的情况决定各科的目标.从22上岸均分来看,总分、数学、专业课、政治和英语的平均分分别在415、140、115、75、85左右,因此我当时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分别为420+,140+,120,75,90.虽然最终没有几个达标的,正所谓"求其上者得其中",建议大家设立这种目标,然后根据目标分数确定每种题型的容错率,并为之而努力.

 

  后面按照科目进行复习经验介绍

 

  专业课431

 

  今年复旦金融专业课平均分比去年低了五分多.且与18-20年相比,近三年专业课的难度明显增加,主要体现在涉及知识点的广度、计算题争议性、以及简答论述设问的深度上.抛开今年考纲所强化的金融风险管理内容外,2023复旦专业课很多题目入手简单但是想拿分比较难,比较考验知识积累和灵活运用能力.今年的金融风险管理相关题目占比明显增加,建议大家重视这一部分的学习.因为备考的时候没有怎么复习金融风险管理,后面我将分别介绍自己宏观金融(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学)还有微观金融(公司金融和投资学)的备考经验.

 

  时间分配方面,8月底以后我几乎都是每天分配5个小时左右的专业课.

 

  宏观金融

 

  宏观金融最重要的是建立起各个章节的框架和联系,以及培养运用书本的知识与模型解释热点的能力.在翻完一遍课本后,我就尝试借助xmind构建宏观金融框架.并随着联系或者对热点的学习完善框架图.到11月之后,便可以时常运用这个框架回顾知识点.另外就是答题技巧,学会从题干划出关键词,然后回忆书本或者框架中的相应部分然后写上去,取得高分的关键在于和现实情况相联系,阐述某个政策或者现象的影响,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宏观(比如收入、投资、储蓄)和微观(融资者、投资者、中介),最后可以根据题目类型加入政策建议或者总结一下使得论述更具有结构感.

 

  在我的复习中,货币银行学用到的书包括胡庆康(最重要的参考书,且以此为准)、易纲行长撰写的教材,国际金融学就看姜波克的教材就足够了.此外,在复习中有参考过曼昆的《宏观经济学》(学中宏的时候用到的书).

 

  4月~8月,我的复习方法就是啃教材.因为本科学的时候就比较认真,因此上手比较快,在8月底回学校之前就快过了两遍.8月底直接以期末考的同时作为考研的练习与巩固国际金融的相关知识.8月底~10月,回学校之后,就开始整理前面所提到的宏观框架,仅一步巩固知识点.同时逐步开始刷题(复旦/上财/清华/人大).10月底~考前,主要是对金融热点的整理还有简单论述的练习.

 

  微观金融

 

  和宏观金融相比,微观金融在考卷中的比重更高,更加需要多做题多归纳.公司金融和投资学也有能够出简答论述的知识点(比如行为金融和鼓励政策),复旦也常考一到两道这样的简答题.不过重头戏还是计算和选择,复旦的计算题很多题源是博迪的《投资学》和CPA财管.比如22年的期货定价就是博迪《投资学》里的原题,清华几年前也考过了一模一样的题.

 

  微观金融部分,我用的的书包括朱叶的《公司理财》、张宗新的《投资学》、博迪《投资学》以及CPA轻一,并做完了上述教材的课后题(CPA成本会计除外).除此之外,在衍生品部分用到了刘红忠的《投资学》,本科学习公司金融用的是刘淑莲的教材.和很多人不同的是,我没有看罗斯的公司金融,虽然罗斯的书相对更加系统,但是其中的一些定义(如自由现金流)和朱叶以及复旦往年的题目参考答案不一致.所以我直接上手朱叶的《公司理财》.

 

  与宏观金融相同,前期的复习(4月~9月),我主要也是熟悉复旦的教材,8月底回学校之后开始刷课后题.10月在定期刷真题之余开始做博迪《投资学》以及CPA轻一,并及时总结题型,这段时间也感觉到自己的微观金融计算能力有所增强.11月,主要是对之前做过的教材课后题、博迪《投资学》以及CPA轻一的二刷和回顾,并且注意和真题进行比照,试图寻找真题的命题思路.实际上,一直到考前都不断通过真题和上述的习题集练手,然后12月考前再一次巩固了复旦的参考教材.

 

  数学三

 

  如前所述,数学是我起步最早的科目之一.从分值也能看出考研数学的重要性,今年上岸的人数学均分在137左右.通过去年的备考,我认为数学备考的重点是对题型框架和套题节奏的掌握.

 

  2023答卷情况

 

  选填没错,考场上1小时完成.第4题卡住很久,最后因没想出反例遂蒙对.大题扣9分第19题二重积分直角坐标系转极坐标失误,猜测扣9分(因为上海今年非常抠步骤)拿卷后开考铃前都在思考20证明题但始终没有思路,也是最后写的一道题(放在21、22之后),比较挣扎地写出第一问后第二问写完Taylor没想到放缩方法遂换一种方法伪证(可能不是伪证),做完正好打铃交卷.猜测没有扣分.总体来说,受到新冠影响(考前一周几乎没做套题)答卷速度减慢,全卷的计算量延续前几年的真题,选填比较难上手.

 

  备考进程

 

  (没有基础轮次)

 

  6月中旬-8月底:

 

  微积分部分880+武忠祥强化班1.5倍速配合强化讲义;线代只听了李永乐B站课程配合强化讲义;概率论没开始.另外还有660填空题部分(可以认为是基础巩固),660主要用来确定自己的基础掌握情况若不太熟悉直接看强化讲义部分整体比较摆.期间多次因为留学、旅游、焦虑影响心态.直接进入强化轮(精讲班)有时会被技巧性较强的题打击

 

  8月底-9月底

 

  完成了880所有内容,并定时(以周为一个周期)查漏补缺;概率论:运用强化讲义完成框架梳理,期末考完之后进入泡图书馆高效备考状态,日均4-6小时

 

  9月底-12月底:

 

  国庆期间,以李范全书为教材880为习题总结错题与二级知识点(可以理解为第二轮知识点复习).随后就是模拟题和真题的练习(真题做到04年,模拟题做了40套左右),部分真题(如16和18年)做了两遍(频率从前期的5天一套逐步增加为一周3-4套),若当天没有做套题一般安排为知识点复习或者880重刷或者微积分严选题(10月做完严选题).

 

  一开始真题做题速度大约在2.5小时但准确率还行容易细节出错;10月底开始真题达到2小时以内145,除部分模拟题外,达到2.5小时130-150.复习时间前多后少,到后期几乎就是刷套卷和复盘

 

  复习资料推荐

 

  1.武忠祥的强化讲义和精选班课以及每日一题强推

 

  2.李范全书内容厚实,且深度高于考研,建议依据自己的时间和基础而定

 

  3.880强推,几乎涵盖了考研所有题型,难易得当,确实很多题和考研风格很像

 

  4.关于模拟题

 

  比较推荐:李艳芳3套卷(难,我刷了两年的,创新题多且在我来看与今年好些真题的思路一致)/李林6+4(与真题很像)/余丙森(创新题多)五套卷/合超越五套卷

 

  张宇的八套卷和四套卷难度和计算量比较大,可以当作练手与拓展

 

  政治

 

  2023答卷情况

 

  客观题扣十分左右,分析题扣二十分左右.分析题采用的是点默析格式,综合了肖秀荣和腿姐的分析题背诵,但是得分不理想.(感觉缺少了对政治分析题的训练)

 

  备考思路

 

  我从8月底开始备考政治,感觉这个时间开始有点稍晚.10月底之前,一边听徐涛的课一边在肖秀荣精讲精练上勾画知识点,还有按照章节做《1000题》相应内容,我是听一章写一章的顺序.四本书的顺序是马原思修史纲中特.10月中旬开始,以腿姐的背诵手册和带背为教材,同时二刷1000题,完成对知识点的第二遍巩固.和第一遍不同,第二遍会强制自己以记忆和背诵的方式去学习,政治备考时间也由1小时增加为1.5小时以上.此外,第二轮复习有看过腿姐的技巧班,虽然很多人抨击今年腿姐的多选题玄学技巧失效,但我觉得腿姐的技巧班能够让你在较短的时间高效率地掌握每个知识点的出题方式、频率和多选题排除技巧.

 

  11月中旬就开始做模拟题和分析题&时政背诵.我做的模拟题包括肖八肖四、腿四、米鹏和徐涛的模拟卷.我觉得,在考前不断练习选择题套题很重要,也能够逐步了解自己选择题大约能拿多少分,哪些部分容易扣分.我一开始只能拿到30-35分,当然有些模拟题比较偏,随后多总结失分点,并回到背诵手册相应章节强化记忆,后面就能稳定在40+了,要拿到70以上的分数建议选择题要拿到40+.分析题背诵方面,我同时背诵了肖四和腿姐的最后十道题.我感觉分析题背诵主要是对答题语料的补充,不必拘泥于措辞.建议大家有时间的话可以多动笔练习分析题,掌握分析题的答题方式.

 

  英语二

 

  2023答卷情况

 

  完型扣0.5分主观题扣15分左右(估计翻译扣5,小作文扣3,大作文扣7).提前半个小时写完,做完感觉是10年之后最简单的一年.翻译有两个单词翻译出错,主观题出问题除压分这个因素之外,可能因为大作文有模版痕迹(其实是我自己总结的模版,但分析原因可能比较普遍显得有套题嫌疑)

 

  备考思路

 

  由于8月之前曾经参加过多次留学考试,英语复习较为随意,且9月才开始复习,一天不超过1.5个小时.也没有刻意背单词,仅尝试用电子词典背《红宝石》或者实体书背《6500词》但都没有坚持下去.对于写作之外的题型我的复习思路就是直接上手真题,我做了10年之后的英语二和英语一真题(练习频率为一周一套,11月后一周两套)英语二客观题扣分多在1到5分之间,而英语一在3到8分之间(英语二不考的题型都没有做).注意在做题中背单词和学习地道句型和单词用法,精读部分(主要是不太通顺)的段落.

 

  写作复习方面,如前所述我使用的是自己总结的模版,写作语料素材来源于王江涛以及之前雅思写作的备考.其实,英语二的大作文和雅思的小作文比较像,但需要透过图表写一些主题相关的东西,因此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看看雅思写作拓展句型的同时使文章更加地道一些.最后,建议大家考前多多定时训练,提升书写写作的感觉.其实对于考研英语的分数还是有些遗憾,希望大家可以从我英语备考经历汲取教训.

 

      | 本文由金程考研金鹰奖学金学员汪同学原创,转载务必表明来源!

 

  以上是【金融硕士考研网】小编整理“2023考研405+上岸复旦大学金融专硕各科备考经验分享!”的相关内容,大家在金融硕士考研备考过程中有疑问可点击在线咨询或拨打400-700-9596,希望能给各位同学的金融硕士考研之路提供助力,在你通往成功彼岸的路上,别忘了还有我们全程陪伴!

 

金融专硕考研备考相关问题了解咨询!

金融硕士网二维码

热点关注

©2018-2025 上海金取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沪ICP备17053843号-2